唤醒爱·分享爱
hi,欢迎来到海恩教育
全国心理免费咨询电话:400-880-5265

因害怕打疫苗哭闹不止,父亲竟将女儿摔出一米远,失控的父母有多可怕?

大家应该都有这种经历,在商场上随处可见小孩子为了争取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采取各种各样的“小手段”,一些家长心软,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给孩子买东西。
然而一些家长“铁了心”就是不愿意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气之下甚至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殴打孩子,让孩子长教训。


01

最近,一个爸爸带女儿打疫苗,女儿怕打针一直哭闹,可能哭得久了点,据说是哄了一个小时不消停。爸爸失去耐心拎起孩子就重重扔到了地上,像扔一个麻袋。


孩子害怕打针是天性,很多大人也怕打针。视频里的女孩,看岁数至少上小学了,哭一个小时都不好,是不是要先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孩子就这么哭嚎一个小时,哪个父母都会心烦,但是这样暴力对待孩子是另一回事。

做父亲的应该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害怕打针,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或者先把她带到没人的地方安抚一下,毕竟已经对周围人构成了困扰,而不是赶紧揍她。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被她的父亲当着众人的面重重扔在地上,这对孩子的心里会造成多大的阴影。

图片


02
其实,容易情绪失控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之前,网上就流传过这样一段小视频:

小女孩正在安静地坐在凳子上写作业,突然妈妈就开始暴打女孩,在过程中女孩不哭不闹仿佛挨打的不是自己一样,但她的懂事并没有什么用。

微信图片_20211125102914.jpg

爸爸回来后又对女孩实施了同样的暴行,女孩也是没有乞求,连最基本的哭泣都没有,显然已经麻木了,真不知道是经历了多少次才能让女孩有这样的反应。

微信图片_20211125102924.jpg


每一个事件的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任由情绪从身体里逃逸而出,然后不加以掩饰和控制地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直到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情况,一些家长采取溺爱的方式来放纵孩子,而一些严格的家长就会采取“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方式,当然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是非常不正确的。
但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方式属于家长情绪控制管理的范畴,对孩子日后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03

父母的肆意发火,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塌地陷的感觉,父母带着情绪的那张脸,是孩子内心最深的恐惧。
在父母情绪暴力下长大的2孩子,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摆脱内心的阴影。

微信图片_20211125103030.jpg




// 家长情绪失控,对孩子成长的危害//



1.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暴力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养成自卑、孤僻、暴躁的性格。
2.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家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和家长在一起是开心的,幸福的。但是家长很难控制情绪,今天是“阳光灿烂的晴天”,明天是“暴风骤雨”的雨天,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出现裂缝,从而出现孩子有想法不愿意和家长分享,一出现问题就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
3.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三个叛逆期,处于在叛逆期的孩子管起来非常困难,于是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的现象,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训孩子,殊不知家长这样的行为,不仅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



图片


04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毕淑敏写道: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粗暴的事情,发脾气,打骂孩子,这不是教育,这是父母在发泄情绪,更是对孩子的一种驯服手段。

不但没有教育效果,还会破坏亲子关系,毁掉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人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就像一位老师说的:

“教育孩子,无非是好好和他说话,不着急不发火,做到这一点,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情绪是一把“刀”能够戳到孩子的痛处,给孩子留下一道难以复原的伤疤,情绪又是一剂“良药”,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善于控制情绪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微信图片_20211125103159.jpg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庭教育专家陈航武老师在《妈妈觉醒 孩子幸福》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处理方法

当我们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带着一份自我觉察的意识来处理亲子关系,那么关系的改变真的就可能发生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来观察自己,看看这份脾气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 发生了什么事?(对引发情绪的情境做客观的事实描述)

● 这件事引发了我哪些情绪感受?(用情绪形容词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 最强烈的情绪感受是哪一个?(辨识出强度最大的情绪感受)

● 最强的这份情绪感受是怎么来的?(找出引发情绪感受的可能原因)

● 这份情绪感受要提醒我什么?(把力气用在真正关键的地方)

如此自我对话的过程,就是在进行“内观”——反观自身,思考自己情绪的来源。若继续往内探究,还会发现每一份情绪都与原生家庭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进而,我们就可以理解情绪的意义与功能,确认是否把力气用在了对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11125103203.jpg


关键是,我们要不加批判地允许情绪发生觉察与反思,是为了改变那些惯性的行为模式,当下一次面对类似情境时,用更有效的方式应对。

但在这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功夫,便是“允许”——允许自己可以情绪失控,允许自己可以无能为力,或者说,允许自己就是搞砸了。

允许并不表示我们认同这么做是对的,而是说,既然情绪反应已经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自责也没有用,那么就坦承它的存在,不加批评。

同时, 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一次又一次的情绪经验中,透过觉察与反思, 增加情绪调控的能力,避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再次陷入无助和抓狂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每一次情绪失控,都是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因为,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感受——特别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总是在提醒我们一些事情。当我们看见了、听懂了,我们也就成长了——这就是“一念之间”的力量。

天下没有完美的小孩,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养育孩子,也是一场自我成长和修炼的旅程。

当我们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当我们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1


图片


如果您有家庭教育方面的难题和困扰,欢迎咨询下方顾问。

课程咨询顾问

(扫码添加你的专属咨询顾问)


如果您目前有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扰
请咨询下方专业疗愈师

(扫码即可添加微信)








成功案例

案例故事 学员分享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400-880-5265
心灵热线:17767167809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路240号
                 兔狗创新大厦5楼
海恩官方公众号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