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来自这7种家庭《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能力的提升,最关键的是头几年。 可是在这段时间里,儿童生存的主要环境就是【家庭】。 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我们总是反复在强调孩子某个年龄阶段能力要达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却没想到孩子成长背景下父母这个大环境对孩子能力的影响有多大。 对孩子再好的培训不如给孩子最好的爱。 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7种家庭,父母最好都看一看。 01 重视教育的家庭“桔生淮南即为橘,桔生淮北即为枳。”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热爱学习的优秀孩子。 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教育,是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那么孩子就会被打回 所以,家庭教育十分关键。别让“5+2=0”,别让孩子输在家教上。 02 乐观积极的家庭有专家发现,孩子的性格越好,各方面都比同龄人更出色,将来也更加优秀。 父母的积极乐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孩子保持乐观,积极面对所有困难与挫折,学会笑着面对生活,幸福感十足。 父亲陪伴越多,孩子性格越好,逻辑越强。 每个家庭都应该营造和谐欢乐的氛围,让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热爱生活。 03 热爱学习的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但一味跟孩子说道理,他未必就听得懂。光说不练假把式,言传身教,才是父母最该做的。 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一定站着热爱学习并且严于律己的父母。父母要带头先读书,先学习,做好榜样,孩子就愿意向父母学习与看齐。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04 情绪稳定的家庭《都挺好》里,父母过分的溺爱与偏心让大儿子变得懦弱不堪,让二儿子变得自私自利,更让女儿怨恨上整个家庭。由此可见,父母的好情绪对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 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终日吵闹甚至不健全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乐观、更阳光、更上进。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将来,也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05 尊重孩子的家庭伊能静在参加《幻乐之城》时曾提到第一次和儿子哈利吵架的经历,原因是因为哈利想去上剪辑课,可是她却希望孩子能上编剧课。 面对妈妈的希望,哈利直接反驳道: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哈利的话给了伊能静当锤一棒,于是哈利才有幸做了自己。 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写道: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做父母的都会担心孩子的未来,但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才是最好的爱,为他/她好,那便如他/她所是,而非只如你所愿。 06 房屋整洁的家庭有老师说过,从一个学生的书桌就能看出他的成绩。尖子生总能将学习用具收拾地干干净净,作业也做得很有条理。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了习惯,井然有序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房屋整洁也是家庭环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有序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不仅养成了有条理的好习惯,还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应对今后的一切问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习惯养成应该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面。 07 讲究规矩的家庭很认同这么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放任,而是约束。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两者并存,是教育的根本。 “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溺爱孩子,是教育的不作为。 从小给孩子立好规矩,让他遵守规矩,敬畏规则,成为一个有教养、有规矩的孩子,是父母的使命。 写在最后卢梭曾经说过: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来的。坏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纵溺爱出来的。 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师! 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得成为怎样的人。 |